此文首发公司学习平台.
『集满50个赞,可以免费领取一个月体验会员』,『第2页67号,帮我给x子轩投票,每天都可以投...』… 很庆幸,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筛选,这类信息流已经极少出现在我的朋友圈了。但逐步发现,即便很正经的帖子,也少去点赞了。当然,最主要的原因是浏览、阅读朋友圈少了。
但这不是全部,现在略思考下,我此类人的心理,发生了一些变化,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。
1. 社交礼貌 VS 社交绑架
很多『赞』,并不能确保来自对内容的认同或欣赏,甚至可能并没有阅读全文,只看下标题没有阅读全文又能产生什么有价值思考?此时的『赞』就失去了互动的乐趣,也无法衡量分享的质量了,沦落成为社交礼貌,甚至屈服于权贵,就形成了从众效应,甚至成为一种社交政治正确。但这种社交礼貌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道德绑架呢 ?我们暂将此种现象称为『社交绑架』,我们将这种点赞行为称为『无效社交』,后文会引述;
2. 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?
先不去探讨大数据的本质,大数据着实在现实给我们带来高效、便利。比如我们新安装一个新闻App,每天随便点几个新闻,不多久就会发现App里提供的都是我们感兴趣的新闻;我们向银行提供真实的征信材料,基本都能得到与自己相符的金融贷款;现在社会还在要求公务员做财产申报,要对公务员收入做真实评估 … 当然,我们可能并不介意向社会公开我们的诚信信息、甚至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财富。但银行如果向你要所有的联系人资料、你的社交网络,你还愿意吗? 如果给了,银行大数据系统以社交网络做评估,或许最终也能得到预期的金融贷款,那么,这又与现实世界的亲、朋借款,有何本质区别?
现在再看上面的问题,我们大致推导,大数据的本质就是人工智能,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就是模拟出整个社会,甚至文明发展。本文不谈人工智能利弊。综上第1条理由,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量点赞都是无效社交。比如我一共就2,300多个好友,在作为『点赞狂魔』时代,随便发点信息都能获取几十个赞,如果发张生日图更不得了,几乎大半数的好友都来了。可现实中呢?可能我已经忘记了你的声音,你也模糊了我的模样。在这种『社交绑架』下的产生了大量的『无效社交』,造成了社交的虚假繁荣。我们把这个不真实的材料提供给大数据,除了扭曲人工智能,进而模拟一个虚拟的文明?还能带来什么?
3. 红点逼死强迫症
首先笔者不是强迫症患者,反而我还觉得强迫者挺好玩的。
但是睡前拿出手机翻几页朋友圈,点2个赞,次日一睁开眼就是提示你快来点我啊、点我啊的红点,上面赫然显示的又是几分之一好友数的数字。而你真正点进去一看,哎呦,上当了,原来只不过是别人也点了此文。如果不幸你点的是个大 Boss 分享文,不好意思,这种情形可能会持续好几天。
4. 网络霸凌
简单一个『赞』太单一了,完全无法表达我对《不转不是中国人》《男默女泪,》们的全部情感和思考。联想当初 Facebook ,对不做『踩』的解释是避免网络霸凌。但朋友圈完全闭环,不存在这个问题的。不知为什么不加入『踩』,可能是矫情吧。此处或许有朋友要骂笔者,『你才矫情,你不能写评论啊』。
嗯,没错。本文从始至终,就一直在矫情。
小贴士:如果有集赞需求,可以加一些中介、放贷、微商账号。